译文及注释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入城门的人,开始时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去;又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去。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不是最有学识的人,只是见过的事情很多!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世上愚蠢的人没有比得上他们的了。
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入:进去;进入。执:握,持,拿。亦:也,仍然。俄:一会儿,不久。至:来到这里。吾:我。矣:了,承接。遂:于是,就。计:计谋,办法。而:连词,表承接,然后。老父(fǔ):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裁断。之:代词。此处代长竿。但:只,仅,只是。以: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入城门的人,开始时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去;又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去。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不是最有学识的人,只是见过的事情很多!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世上愚蠢的人没有比得上他们的了。
注释
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
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
入:进去;进入。
执:握,持,拿。
亦:也,仍然。
俄:一会儿,不久。
至:来到这里。
吾:我。
矣:了,承接。
遂:于是,就。
计:计谋,办法。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fǔ):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裁断。
之:代词。此处代长竿。
但:只,仅,只是。
以:用。
道理
“执长竿入城门者”鲁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截竿入城》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鲁国人拿着一根长竹竿想要进城,但无论他是竖着拿还是横着拿,都进不去城门。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位老人走过来,说:“我虽然不是圣人,但见过的世面多了。你为什么不把竹竿从中间锯断再进去呢?”于是,这个人就按照老人的建议,把竹竿锯断后顺利进了城。
这个故事的精髓在于它揭示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常常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无法跳出常规方法找到更简单的解决方案。故事中的鲁国人只想着如何完整地带着长竿进城,却没想过可以通过改变竿的长度来解决问题。而老人的建议看似简单,却打破了常规思维,提出了一个更直接、更有效的办法。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遇到难题时,不妨换个角度思考,或许能找到更简单的解决方式。它强调了灵活思维的重要性,鼓励我们不要被固有的观念束缚,而是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这种智慧在生活中同样适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灵活变通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