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闻杜鹃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山中听到杜鹃啼叫时的复杂心情,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的交织,传递出一种无奈和哀伤。

前两句写山中二月杜鹃啼叫、百花凋零的景象。二月本该是花草繁茂的时节,但这里却说"百草争芳已消歇",暗示着某种反常或失落。杜鹃的啼叫在传统文化中常与思乡、哀伤相联系,这里为全诗奠定了忧郁的基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写环境:树荫渐浓却等不到暖风(暗示期待落空),杜鹃啼叫到流血(夸张手法表现悲切)。夜深人静时,灯光摇曳,偶尔从南山传来一声鸟鸣,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最后两句是情感爆发点:诗人对杜鹃说"你喊着要回家,其实也无处可归,何必一直啼叫来刺痛我的心呢?"这里表面是在说鸟,实则表达自己漂泊无依、有家难回的痛苦。杜鹃的啼叫成了触动诗人内心伤痛的引子。

全诗妙在借物抒情,通过杜鹃这个意象,把自然界的现象与人生的漂泊感完美结合。语言看似平实,但每个景物描写都暗含情感,最后两句的对话形式更是让情感表达格外动人。读来能感受到那种无处诉说、只能对鸟倾诉的孤独与苍凉。

洪炎

洪炎(1067~1133),字玉甫,南昌(今属江西)人。黄庭坚外甥,出生书香门第,由祖母启蒙,洪炎与洪朋、洪刍、洪羽四兄弟,都是诗人,号称“豫章四洪”江西诗派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