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霜曲

空云黯淡青鳞斜,月色惨惨黄铺沙。九天青女曳裾带,笑抛珠露成飞花。

僵禽淅飒动庭竹,城上啼乌怨如哭。琐窗疏帘点轻毳,古砌芳花凝碎玉。

绣帐垂深□□处,两两金乌喷晴雾。春浓入骨不知寒,屏外凄风倒回去。

烛龙破梦惊晴光,酒波煖滟酥花香。笑看碧瓦冻鸳鸯,岂知茅屋悲无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晚霜曲》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对比,展现了世间的冷暖与人生的悲欢。

开篇写天空阴沉,月光惨淡,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接着,诗中出现了“青女”这个神话人物,她拖着裙带,洒下露珠,仿佛在空中飞舞的花瓣,为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和美感。

然后,诗人将目光转向地面,僵硬的鸟儿在竹林中发出沙沙声,城上的乌鸦发出哀怨的啼叫,这些声音进一步烘托了夜晚的凄凉氛围。窗外的帘子上沾着轻薄的羽毛,古老的台阶上凝结着像碎玉一样的霜花,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屋内温暖舒适的场景:绣帐低垂,香炉中喷出温暖的烟雾,屋内春意浓浓,完全感觉不到外面的寒冷。这种内外对比,突出了富贵人家的奢靡与安逸。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却将视线拉回到现实:烛光照亮了梦境,酒香四溢,人们笑看华丽的瓦片下冻僵的鸳鸯,却不知茅屋中的人们因为寒冷而无衣可穿。这一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世态炎凉,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对现实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间的冷暖与悲欢,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不公现实的控诉,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艺术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