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浑南桃花汤
氛氲桃花汤,去都三百里。
远峰益稠沓,具物尽奇诡。
借问采药人,冥奥从此始。
汨吾尚清净,荤血久誓止。
览彼□□鲜,自谓形骸滓。
重敦永劫愿,无负神泉水。
坐驰意屡惬,身践心益死。
长妹梵筵众,拙妻道门子。
提携游二山,岁暮此已矣。
远峰益稠沓,具物尽奇诡。
借问采药人,冥奥从此始。
汨吾尚清净,荤血久誓止。
览彼□□鲜,自谓形骸滓。
重敦永劫愿,无负神泉水。
坐驰意屡惬,身践心益死。
长妹梵筵众,拙妻道门子。
提携游二山,岁暮此已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在陆浑山桃花汤(温泉)边静修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清净修行的向往和对世俗欲望的割舍。
开头四句用"三百里"的距离感和"奇诡"的山景,营造出与繁华都城截然不同的秘境氛围。中间部分通过"采药人"的意象,暗示这里正是修行的起点。诗人强调自己坚持素食("荤血久誓止")、保持心灵纯净,将肉体视为需要净化的累赘("形骸滓")。
后八句生动展现了修行日常:在神泉边打坐时精神愉悦("意屡惬"),但身体力行时又觉得凡心渐灭("心益死")。最有趣的是,诗人不是孤独修行,而是带着妹妹(参加佛事)、妻子(修道之人)一起游山,在岁末时分完成这段修行之旅。
全诗妙在将宗教修行与家庭生活自然融合,既没有苦行僧的极端,又保持了精神追求的热忱。温泉、山景、采药人等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修行空间,让读者看到唐代文人修道生活的另一面——在山水与亲情中寻找心灵净化。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