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夜过洞庭》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经过洞庭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幽深之地的向往。
首句“笙歌只解闹花天”说的是,笙歌这种热闹的音乐只能在繁华的白天里响起,暗示了白天的喧嚣和浮躁。诗人似乎对这种喧嚣有些厌倦,想要寻找一种不同的体验。
第二句“谁是敲冰掉小船”则通过一个具体的动作——敲冰,来描绘夜晚的寒冷和寂静。这里的“敲冰”可能指的是船桨打破湖面的冰层,发出清脆的声音,进一步突出了夜晚的宁静。
第三句“为觅潇湘幽隐处”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寻找潇湘地区那种幽深隐秘的地方。潇湘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形容清幽、宁静的山水,诗人渴望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宁静和心灵的慰藉。
最后一句“夜深载月听鸣泉”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中,乘着小船,载着月光,聆听泉水的声音。这里的“载月”和“听鸣泉”都是非常诗意的表达,形象地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自然的美妙声音,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洞庭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幽深之地的向往,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白天的喧嚣与夜晚的宁静相对照,突出了夜晚的美丽和宁静的魅力。
殷尧藩
殷尧藩(780—855),浙江嘉兴人。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