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押前韵
白(一作查)下同归(一作归同)路,乌衣枉(一作住)作邻。
佩声犹隔箔,香气已迎人。
酒劝杯须(一作频)满,书羞字不匀。
歌怜黄竹怨,味实碧桃珍。
剪烛非良策,当关是要津。
东阿初度洛,杨恽旧家秦。
粉化横波溢,衫轻晓雾春。
鸦黄双凤翅,麝月半鱼鳞。
别袂翻如浪,回肠转似轮。
后期才注脚,前事又含颦。
纵有才难咏,宁无画逼真。
天香闻更有,琼树见长新。
斗草常(一作当)更仆,迷阄(一作途)误达晨。
嗅花判不得(一作到),檀注⑴惹风(一作芳)尘。
佩声犹隔箔,香气已迎人。
酒劝杯须(一作频)满,书羞字不匀。
歌怜黄竹怨,味实碧桃珍。
剪烛非良策,当关是要津。
东阿初度洛,杨恽旧家秦。
粉化横波溢,衫轻晓雾春。
鸦黄双凤翅,麝月半鱼鳞。
别袂翻如浪,回肠转似轮。
后期才注脚,前事又含颦。
纵有才难咏,宁无画逼真。
天香闻更有,琼树见长新。
斗草常(一作当)更仆,迷阄(一作途)误达晨。
嗅花判不得(一作到),檀注⑴惹风(一作芳)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充满暧昧与遗憾的邂逅,用细腻的感官描写和精巧的比喻,展现了古代男女之间欲说还休的情感互动。
全诗以一场宴会为背景,通过五个层次展开:
1. 相遇的惊艳(前八句) 开篇用"白下路""乌衣巷"点出贵族聚会的场景。女子还未露面,珠帘后玉佩叮咚声先传来,香气已萦绕席间。这里用"香气迎人"的细节,生动表现女子的迷人魅力。酒宴上笔墨游戏时,男子因心绪不宁连字都写不匀,暗示他被女子深深吸引。
2. 暧昧的互动(中间八句) 用"剪烛"这个亲密举动,暗示两人关系微妙。描写女子妆容精致如"鸦黄双凤翅"(额黄妆如凤凰展翅),皮肤白皙似"麝月半鱼鳞"(像月光下的鱼鳞般晶莹)。"别袂翻如浪"写衣袖飘舞,"回肠转似轮"说内心悸动,将情感波动具象化。
3. 无果的怅惘(后八句) 最终这段情愫未能表白,"纵有才难咏"道出才子也无法用言语表达心意。结尾用"嗅花判不得"的意象,暗示这段感情就像闻得到花香却摘不到花,徒留遗憾。最后"檀注惹风尘"(胭脂沾染尘埃)的细节,给这场邂逅蒙上淡淡的忧伤。
诗中运用了大量通感手法:将玉佩声写成"隔箔",把香气拟人化说"迎人",用"回肠似轮"比喻心绪不宁。这些手法让抽象的暧昧情愫变得可听、可嗅、可见。全诗就像一组精妙的蒙太奇镜头,从声音、气味、视觉多角度呈现了一场令人怦然心动又怅然若失的古代爱情小品。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