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宫春

天泬浮晴,水明通爽,远楼一笛吹起。
无尽蘋花,新痕宿翠,荡摇如有几里。
故鸿沉久,算除却、幽心堪寄。
秋风凉到,关甚闲愁,感来如此。
数年不过湖南,桨碧舲红,更谁同舣。
阑干烟隙。
平横落照,苒苒垂杨还倚。
那春欢梦。
堕多少、杯心帘底。
天涯黄九。
未懒吟情,旧人知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庆宫春》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江南水乡,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孤独怅惘的心境。

上片从开阔的秋景写起:天空晴朗高远,水面明亮通透,远处楼台传来一声笛音。水边的蘋花连绵不断,新旧绿色交织,在风中摇曳出数里波纹。这里用"荡摇如有几里"的夸张手法,让静态的景物产生动态的美感。接着笔锋一转,提到久未出现的鸿雁,暗示无人可寄托心事。秋风带来的凉意,勾起了说不清的愁绪。

下片转入回忆与感慨。诗人多年未到湖南,想起当年与友人一起泛舟的情景("桨碧舲红"指彩绘的船桨和船舷)。现在独自凭栏,看夕阳穿过烟霭,垂杨依旧温柔地倚靠栏杆。这里"苒苒"二字用得极妙,既形容杨柳轻柔之态,又暗含时光流逝之意。春日欢愉已成旧梦,多少美好都沉淀在酒杯和帘幕之下。最后以"天涯黄九"自称(黄九是诗人自称),虽然漂泊天涯,但吟诗的情怀未改,只是不知旧友是否还记得自己。

全词最动人的是那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明明是一样的秋风、一样的杨柳、一样的夕阳,却再也没有当年同游的伙伴。诗人没有直接说多么寂寞,但通过"更谁同舣"(还有谁能一起停船靠岸)、"旧人知否"的询问,那种孤独感就自然流露出来了。写景时远近结合、动静相宜,抒情时含蓄深沉,正是这首词的精妙之处。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