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桐台诗

客子畏霜雪,忧至竟悠哉。
绮帷生网罗,宝刀积尘埃。
思君出汉北,鞍马登楚台。
岁彩合云光,平原秋色来。
寂听积空意,凝望信长怀。
蕙芬自有美,光景讵徘徊。
山中忽缓驾,暮雪将盈阶(○本集三。《诗纪》七十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寒冬中的孤独与思念,语言质朴却情感深沉。

开头四句写游子对严寒的畏惧和忧愁。"客子"指漂泊在外的人,他害怕霜雪,忧愁不知不觉就涌上心头。华丽的帷帐结了蛛网,锋利的宝刀也落满灰尘,暗示主人久未归家,生活冷清寂寥。

中间六句转入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思君"直接点明主题,诗人想象着故人骑马从北方来到楚地。秋日的原野与云霞相映,景色虽美却更添寂寥。诗人独自凝望远方,积压的思念化作长久的伫立。这里用"蕙芬"(兰草的芬芳)比喻思念的美好,说明这份感情始终萦绕心头。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山中行程暂缓,暮雪快要堆满台阶。这个画面既写实又象征,既表现旅途的艰难,也暗示时光流逝、归期未定。全诗在雪景中戛然而止,留下余韵。

全诗特点: 1. 情感真挚:通过畏寒、器物蒙尘等细节,自然流露孤独感 2. 时空交错:将眼前景与想象中故人的行程交织,拓展了诗意空间 3. 善用对比:秋色之美反衬孤独,暮雪的动态感强化了时光流逝 4. 结尾含蓄:以雪满台阶的画面收束,引发读者对游子命运的联想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