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先茔二首

杖藜数数款松关,岂为多情酷爱山。
痛念慈颜隔泉壤,此心那得片时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拄着拐杖一次次来到松林环绕的墓地,表面看似是来欣赏山景,实则另有深意。前两句用"岂为"这个反问句点破:我哪是因为爱看风景才频繁来这里啊!后两句直接道出真相:是因为想到母亲已长眠地下,内心悲痛难以平静,根本没法真正放松休息。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日常动作(拄杖访墓)带出深沉情感,就像现代人常去墓地看望逝去亲人一样真实 2. "松关"既是实写墓地环境,又暗含生死界限的象征 3. 最后"片时閒"三个字特别扎心,把失去至亲后那种坐立不安、时刻牵挂的状态写得特别鲜活 4. 全诗没有直接哭诉,但通过"痛念""隔泉壤"这些词,能感受到作者胸口堵着化不开的思念

这种用朴素语言写极致思念的写法,就像我们现代人发朋友圈说"今天又来看你了",简单几个字背后藏着说不完的牵挂。

袁燮

(1144—1224)庆元府鄞县人,字和叔,号絜斋。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调江阴尉。浙西大饥,前往赈恤有方。宁宗即位,为太学正。庆元党禁起,以论去。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郎官、国子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卒谥正献。有《絜斋集》、《絜斋家塾书钞》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