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在竹林间悠闲自得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烟火气和诗意。
前两句"竹里行厨常准备,浊醪不用恼比邻"说的是:在竹林里随时备好移动的厨房(行厨),就算酿出浑浊的米酒(浊醪)也不用担心邻居笑话。这里展现了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不在乎物质条件是否精致,重要的是享受当下的闲适。
后两句"文章尊俎朝朝醉,花果园林处处春"则描写:每天在酒杯(尊俎)和文章相伴中醉倒,花果繁茂的园林里处处都是春天的气息。这里把读书写作、饮酒赏景的日常生活写得很有韵味,表现出文人把平凡日子过成诗的情趣。
整首诗用简单的生活细节,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自得其乐的精神世界。浊酒、竹林、花果这些寻常事物,在诗人笔下都变得充满诗意,让人感受到简单生活中蕴含的快乐。这种将日常琐事写出高雅意境的手法,正是古代文人诗的独特魅力所在。
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今划归苍南县)黄氏为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