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吴嘉纪悼念友人王秀才的作品,用平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位特立独行的读书人形象。
前四句写王秀才的为人:他胸有韬略却深藏不露("怀抱人难测"),虽然是个读书人却毫不迂腐("衣冠自不迂")。他既开馆授徒传道解惑,又喜欢结交市井平民("结友半屠沽"),这种打破阶级界限的交友方式在当时很难得。
后四句写他去世后的凄凉:虽然留下文章传世,但遇上灾年家业荒芜。最触动的是结尾的画面:故乡的海边树林里,只剩饥饿的乌鸦在哀鸣。这个意象既写实(灾年常见景象)又象征(暗示人才凋零),乌鸦的鸣叫就像在为这位寒士唱挽歌。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屠沽""饥乌"这些市井意象,塑造出一个接地气的文人形象。最打动人处在于:它既赞美了友人"不合俗流"的品格,又真实记录了底层知识分子清贫的一生,让读者看到在功名之外,还有这样活得真实洒脱的读书人。
吴嘉纪
吴嘉纪(1618年-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江苏东台人(清代属于扬州府泰州)。出生盐民,少时多病,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隐居泰州安丰盐场。工于诗,其诗法孟郊﹑贾岛,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赏识,著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吴嘉纪诗笺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