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
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浣溪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春日里的淡淡愁绪,读来像在看一部微电影。

上片(前三句)像一组空镜头:女子懒得梳头,暗示心情低落。晚风吹过庭院,早春的梅花开始凋落,天上薄云飘过,月光显得稀疏冷清。这些景物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氛围,连风、云、月亮都像在配合她的情绪。

下片(后三句)转向室内细节:熏炉里的香料闲置着,说明主人无心点香;樱桃红的帐子垂下流苏,本该温馨的场景却显得冷清。最后一句最耐人寻味——传说能御寒的通犀首饰,此刻也温暖不了她的心。这里用"辟寒"双关,既指春寒料峭,更指内心得不到温暖的孤寂。

全词妙在"不直接说愁"。通过梳头、熏香、帐幔这些日常细节,加上"闲""掩"这些动词的巧妙运用,让读者自己感受到女子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伤。就像我们现代人拍短视频,不用台词,用几个特写镜头就能传递情绪,李清照在千年前就掌握了这种高级的表达技巧。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