唁许总戎于内黄间道归里途中书所见二首 其二

处处残骸拄,腥风拂面过。
天心宁好杀,人事或干和。
一骑飞摇鞚,中宵唤渡河。
傥然哀痛诏,急遣减催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凄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句解析: 1. “处处残骸拄,腥风拂面过。” - 战乱过后,到处都是残缺不全的尸体,血腥味随风扑面而来。这两句直接展现了战争的残酷,用“残骸”和“腥风”两个意象,让读者感受到战场的惨烈和死亡的气息。

2. “天心宁好杀,人事或干和。” - 诗人质问:难道上天真的喜欢杀戮吗?或许是人间的事情破坏了和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认为战争并非天意,而是人为的灾难。

3. “一骑飞摇鞚,中宵唤渡河。” - 一名骑兵疾驰而过,马缰绳摇晃,半夜里呼喊着要渡河。这两句通过动态的画面,暗示战事紧急,军队仍在调动,进一步渲染了紧张的氛围。

4. “傥然哀痛诏,急遣减催科。” - 诗人希望皇帝能颁布一道体恤百姓的诏书,紧急下令减轻赋税和徭役。这是诗人对统治者的呼吁,希望他们能关注民生,减轻百姓的负担。

诗歌精髓: - 战争的残酷性: 诗人用“残骸”“腥风”等意象,直观地展现了战争的破坏力,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战争的恐怖。 - 对和平的渴望: 诗人质问“天心宁好杀”,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认为战争是人为的灾难,而非不可避免的天意。 - 对统治者的呼吁: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统治者的直接呼吁,希望他们能体恤民情,减轻百姓的负担,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魅力所在: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诗人通过描绘战乱后的惨状,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接呼吁统治者减轻赋税,体现了诗人敢于为民请命的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