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瑶姬
荑柳缃桃,斗艳冶、平分一半春风。瑶台月下人,记桂堂深处,曾几相逢。
双莲冉冉凌波,独立芝田晓露中。又并肩、私语移时,角巾钗索挂珑璁。
画梅燕子梁空。满地余香,可怜斑竹薰笼。屏心周昉画,貌海棠春睡,粉媠脂慵。
啼痕点点沾衣,可似相思豆子红。待锦笺、说与相思,定蹙双翠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浪漫而略带感伤的相遇与相思,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爱情中的甜蜜与惆怅。
上片以春日美景开篇,用嫩柳(荑柳)和浅红桃花(缃桃)争艳的画面,带出男女主角在春风中的邂逅。"瑶台月下"暗示相遇场景如仙境般美好,"桂堂深处"的几次相逢则埋下情愫暗生的伏笔。最动人的是"并肩私语"的细节——两人头巾(角巾)和发钗(钗索)不经意缠绕在一起,这个亲昵的瞬间被风铃(珑璁)声轻轻点缀,充满青春恋爱的甜蜜。
下片转向物是人非的怅惘。燕子离巢(梁空)、残留的熏香(薰笼)、斑竹帘幕,这些物品都成了思念的见证。特别提到屏风上周昉画的海棠春睡图——用美人酣睡的娇态,暗喻分别后慵懒思念的状态。最揪心的是"啼痕沾衣"的细节,将泪痕比作相思红豆,既写实又浪漫。最后幻想写信诉说相思时,对方一定会皱眉(蹙双翠峰),这个想象中的反应让思念更显深刻。
全词就像一部唯美的爱情微电影:前半段是鲜亮的相遇回忆,后半段是带着香气的思念独白。作者用"并肩时发饰缠绕""写信时想象对方表情"这些生活化细节,让古典诗词也有了现代恋爱故事的共情力。最妙的是通篇不明说"爱"字,却通过春风、私语、泪痕、书信这些意象,让人感受到爱情的温度与重量。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