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山中的美景,展现了皇帝巡游时的壮观场面和愉悦心情。
首句“高岭逼星河”,写出了山势高耸,仿佛要触碰到天上的星星和银河,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接下来“乘舆此日过”点明了皇帝的车驾在这一天经过此地,为后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野含时雨润,山杂夏云多”描绘了山野的景象:刚刚下过雨,大地湿润,山间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这两句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皇帝巡游时的好天气和好心情。
“睿藻光岩穴,宸襟洽薜萝”中的“睿藻”指的是皇帝的文采,而“宸襟”则指皇帝的心胸。这两句是说皇帝的诗文才华照亮了山中的岩穴,皇帝的心胸宽广,与自然和谐相处,充满了对自然的欣赏和热爱。
最后两句“悠然小天下,归路满笙歌”表达了皇帝的满足和愉悦。皇帝在巡游中感受到天地的广阔,心情悠然自得,回程的路上充满了欢乐的笙歌声,说明整个旅程非常愉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美景和皇帝巡游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皇帝的颂扬。诗中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皇帝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展现了皇帝的气度和愉悦的心情。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