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夜宿道观的神奇体验,充满仙侠般的梦幻色彩。
开篇"夕到玉京寝"说傍晚来到仙境般的道观住宿,"窅冥云汉低"用银河低垂的景象营造出神秘氛围。接着用"魂交仙室蝶"这个奇妙比喻,说自己的灵魂仿佛和道观里的蝴蝶共舞,天亮时又听到仙人养的鸡报晓,把道观生活写得仙气飘飘。
中间两句写景很精致:"花上露水"滴落的声音,"松树下溪流"的清凉,通过细微的感官体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最后两句表明心迹:明天要去寻访真正的隐士,挥手告别尘世,进入虚无缥缈的仙境。
全诗妙在把普通的道观住宿写得像神仙体验,通过蝴蝶、仙鸡、露水、溪流这些意象,把道教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生动呈现。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让人读着读着也想放下俗务,去寻一处清幽之地感受天地灵气。
綦毋潜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