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折柳送别的场景,但背后藏着更深的人生感慨。

开头说"折一根细嫩的柳枝送给远行的爱人",看似普通,但马上转折说"一枝柳条不值钱,珍贵的是它带着家乡春天的气息"。这里用柳条代表对家乡的眷恋,越平凡的东西越承载着深厚情感。

中间四句突然跳出送别场景,开始思考时间流逝:春光短暂留不住,新鲜的花朵总会取代旧的。这其实在暗示人生无常,美好的事物总是易逝。

最后两句点明真正想说的:最让人心疼的是那些驻守边疆的战士,他们的青春就这样消耗在风沙里。前面所有的折柳、惜春,其实都是为了引出对战争残酷的叹息。

全诗妙在从小小的折柳动作,自然联想到人生短暂,最后落到社会现实的批判。用的都是日常景物,但层层递进,把个人离愁升华为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读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前面所有描写的深意。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