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送魏徵葬(一作董思恭感怀诗)

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
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
惨日映峰沈,愁云随盖转。
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
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
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悲伤的送葬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开头两句用皇家仪仗的华丽(金鞍、玉辇)反衬出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的残酷现实。随后镜头转向郊外送别的场景,"新别"二字直接点明这是生死永别,连曾经送别的河桥都显得陌生了。

中间四句用自然景物烘托哀伤:惨淡的夕阳慢慢沉入山峰,愁云随着送葬的车盖飘动,时断时续的哀乐和随风飘卷的丧旗,共同构成一幅凄凉的送葬图景。这些景物描写不是简单的环境交代,而是将人的悲伤情绪投射到自然中。

最后四句直抒胸臆:诗人望着远去的灵柩泪流不止,想到往日与逝者共度的美好时光,如今春天再来却无人共赏。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失去挚友的痛苦。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直接说多么悲伤,而是通过精心选择的意象(夕阳、愁云、哀乐等)和细腻的情感变化,让读者自己体会到那种刻骨铭心的哀痛。特别是最后一句"芳春共谁遣",用美好的春景反衬孤独,比直接写悲伤更有感染力。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