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浪滩(戊子)
清浪四十里,独以恶石胜。
上如刀山立,怒挺索人命。
下藏万千剑,欲剚暗中刃。
一刻失要害,立见头腹迸。
舟子八牛力,经过最勇慎。
使篙无空著,目到手即应。
夺人出龙肠,拼身陷坚阵。
神使哑哑叫,乃贺脱陷阱。
旁岸数十家,横舟日伺侦。
但祝估船沉,攘货一呼进。
恃此闻有年,颓茅尚悬磬。
上如刀山立,怒挺索人命。
下藏万千剑,欲剚暗中刃。
一刻失要害,立见头腹迸。
舟子八牛力,经过最勇慎。
使篙无空著,目到手即应。
夺人出龙肠,拼身陷坚阵。
神使哑哑叫,乃贺脱陷阱。
旁岸数十家,横舟日伺侦。
但祝估船沉,攘货一呼进。
恃此闻有年,颓茅尚悬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清浪滩的险恶环境和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惊险与生存的挣扎。
1. 清浪滩的凶险 诗的开头直接点出清浪滩的可怕:四十里的水域,最吓人的是那些狰狞的礁石。水面上的礁石像刀山一样耸立,仿佛在发怒索命;水下的暗礁则像无数把隐藏的剑,随时可能刺穿船只。稍有不慎,船毁人亡就在一瞬间。这种描写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
2. 船夫的勇敢与谨慎 面对这样的险境,船夫们必须拼尽全力。他们像有八头牛的力气一样,每一篙都精准有力,眼睛看到哪里,手就立刻跟上。他们从死神手里抢人,自己却可能陷入危险。最后连乌鸦(“神使”)都哑哑叫着庆祝脱险,更衬托出这段航程的惊心动魄。
3. 岸边的残酷现实 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写岸边住着几十户人家,他们整天守着船,盼着商船出事。一旦有船沉没,他们就一拥而上抢夺货物。这种靠灾难发财的生存方式,暴露了底层百姓的无奈——他们穷得连屋顶的茅草都破破烂烂,只能靠这种危险的方式活命。
全诗的核心 诗人通过清浪滩的险恶、船夫的拼命和岸边百姓的挣扎,展现了一个充满生存挑战的世界。这里没有浪漫的风景,只有赤裸裸的求生欲望。大自然的残酷和人类的坚韧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悲凉。
郑珍
(1806—1864)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