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令
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嫣,
醉卧春色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
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更深影入空床,
不道帷屏夜长。长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
南浦,南浦,翠鬟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
依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
醉卧春色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
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更深影入空床,
不道帷屏夜长。长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
南浦,南浦,翠鬟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
依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三台令》用循环往复的旋律,唱出了青春易逝与离别之痛的双重主题。
上阕像一幅春日游乐图。"春色"的重复呼唤中,我们看到长安城门外(青门紫陌)繁花似锦,斜阳把柳影拉得修长。一个醉卧花丛的少年,用行动诠释着"及时行乐"的青春宣言。但"年少"二字的回环咏叹,悄悄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焦虑。
中阕转入月夜相思。同一轮明月,照着团聚也照着分离。夜深人静时,月光爬上空荡荡的床榻,照出帷帐里不眠的人。"长夜"的叠用像打更声,数着分秒难熬的夜晚,唯有梦中能回到曾经花下相约的地方。
下阕将镜头推向离别码头(南浦)。"流水"的反复出现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喻时光不可逆。当年高楼携手同游的恋人已无处寻觅,唯有楼前江水依旧流淌。最妙的是结尾处,说流水里混着伤心泪——这既是比喻离人落泪,又暗示痛苦如同流水般绵延不绝。
全词用"顶针"手法(每段结尾词作为下段开头),像旋转的走马灯,将春日欢愉、月夜孤寂、离别哀愁三个画面连成循环。三组意象(春色、明月、流水)都在美好中藏着残酷:春色会凋零,明月照离人,流水带不走愁绪。这种回环往复的吟唱方式,让读者在优美的韵律中,感受到人生永恒的缺憾。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