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子·题徐电发枫江渔父图

怪烟波、钓徒乡里,罟师如许青鬓。
浮家尚载闲书卷,那得身名全隐。
看一瞬。
把文赋、诗篇乐府都经进。
披图暗哂。
怕白水捞虾,红阑斗鸭,与尔便无分。
扁舟在,蓑笠纶竿未损。
搅人此日方寸。
清江几曲枫林下,多少鲈鱼荻笋。
归梦准。
挂十幅蒲帆,第四桥能认。
瓶中宿酝。
算八测塘边,三高祠下,让我醉眠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隐逸的渔父生活,表达了对这种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的向往。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渔父的生活图景,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羡慕和感慨。

首先,词的开头提到“烟波”和“钓徒乡里”,直接点出了渔父的生活环境,那种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的宁静生活。接着,词中提到“浮家尚载闲书卷”,说明渔父虽然过着简单的生活,但依然保持着对文化的热爱,书卷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词中“披图暗哂”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渔父生活的羡慕和自嘲。作者看着渔父的画像,心中暗笑,觉得自己无法像渔父那样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渔父生活的美好和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词中描绘了渔父的日常活动,“白水捞虾,红阑斗鸭”,这些细节让渔父的形象更加生动,也让读者感受到渔父生活的乐趣和悠闲。而“扁舟在,蓑笠纶竿未损”则进一步强调了渔父生活的简单和纯粹,渔具依旧完好,象征着这种生活的持久和稳定。

词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清江”、“枫林”、“鲈鱼”、“荻笋”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渔父生活的美好和宁静。作者甚至想象自己也能像渔父一样,在梦中挂起蒲帆,回到那熟悉的第四桥,过上悠闲的生活。

最后,词中提到了“瓶中宿酝”和“醉眠稳”,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终极向往——在美酒的陪伴下,安然入睡,享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种生活方式的魅力在于它的简单和纯粹,让人可以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回归内心的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渔父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羡慕。词中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烟波浩渺的江边,感受到渔父生活的美好和宁静,同时也引发了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