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先君墓

次第瞻山看水流,夜台中閟忆三秋。
新松成行如人长,老鹤无言似我愁。
僧奉晨昏惟茗供,儿悲霜露只蘋羞。
结庐终岁关心事,怊怅钟声出暝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拜先君墓》是作者祭奠亡父时所作,通过描绘墓园景象和自身感受,表达深切的思念与哀愁。全诗语言朴素却情感厚重,读来令人动容。

首联写祭拜路上的所见所感。诗人沿着山路行走,看着溪水流淌,在夜色笼罩的墓园中,想起父亲已离世三年("三秋")。"夜台"指墓穴,用"閟"(关闭)字强调生死相隔的寂寥感。

颔联用松树和鹤两个意象寄托哀思。新栽的松树已长得像人一样高,暗示时间流逝;沉默的老鹤如同忧愁的作者,二者都营造出静默哀伤的氛围。松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这里却反衬出生命逝去的无奈。

颈联转到祭祀场景。僧人早晚供奉清茶,而作为儿子的作者只能用普通的水生植物("蘋")祭奠,流露出未能尽孝的愧疚。"霜露"既指自然气候,也暗喻人生无常带来的悲痛。

尾联写长年守墓的心境。诗人在墓旁结庐而居,整年都沉浸在思念中。黄昏时分的钟声从远处楼阁传来,更添惆怅。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让哀伤情绪随着钟声绵延不绝。

全诗通过"新松""老鹤""茗供""蘋羞"等日常意象,将丧父之痛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没有夸张的哭诉,却在平淡叙述中展现深厚的父子之情,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哀而不伤"的美学特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