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 塞上

苦塞霜威冽。
正穷秋、金风万里,宝刀吹折。
古戍黄沙迷断碛,醉卧海天空阔。
况毳幕、又添明月。
榆历历兮雪槭槭,只今宵、便老沙场客。
搔首处,鬓如结。
羊裘坐冷千山雪。
射雕儿、红翎欲堕,马蹄初热。
斜亸紫貂双纤手,搊罢银筝凄绝。
弹不尽、英雄泪血。
莽莽晴天方过雁,漫掀髯、又见冰花裂。
浑河水,助悲咽。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边塞将士在苦寒环境中的悲壮生活,充满了苍凉豪迈的英雄气概。

上片写边塞的恶劣环境:深秋时节,刺骨的寒风连宝刀都能吹断。古老的戍堡被黄沙掩埋,将士们醉卧在空旷的天地间。毡帐外明月高悬,榆树历历可见,雪粒沙沙作响。仅仅这一夜的风霜,就足以让人变成饱经沧桑的沙场老兵。词人挠头感叹时,发现鬓发已像打了结般粗糙——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边塞风霜对人的摧残。

下片通过三个典型场景展现边塞生活:先写雪中狩猎的"射雕儿",红翎箭将落未落,战马刚刚跑热;再写帐中弹奏银筝的女子,紫貂裘斜披,纤手拨弦,曲调凄怆,弹不尽英雄血泪;最后写仰望长空,只见雁群飞过,胡须上已结满冰花,连河水都像在陪人呜咽。这些画面共同构成了边塞生活的立体图景。

全词最动人的是将自然环境的严酷与人物内心的悲怆完美融合。寒风、黄沙、冰雪不仅是背景,更像是参与叙事的角色。词人用"宝刀吹折""冰花裂"等夸张手法,让读者直观感受边塞的残酷;又用"英雄泪血""助悲咽"等拟人手法,让无情之物都染上情感色彩。这种物我交融的写法,既展现了戍边将士的坚韧,也传递了对战争苦难的深刻体悟。

丁澎

(约1622—1686)清浙江仁和人,字飞涛,号药园。回族。顺治十二年进士,官主事。充河南乡试副考官,荐升郎中。科场案起,以违例被劾,谪塞上五年。工诗。早年与毛先舒、柴绍炳等人称“西泠十子”,后又与宋琬、施闰章等人号“燕台七子”。有《信美堂诗选》、《扶荔堂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