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宣城入青阳与虎公同游九华山
朝沿宛水游昭亭,倦向文脊寻瞿硎。化城暝入藕孔宿,莲叶千丈围青青。
新沐来瞻肉身佛,门闭钟磬传清听。云梯半天忽倒挂,断崖裂壁开山陉。
天台斗起屋牢置,别有小洞容鸠形。下临楼阁龙燕背,饮啄惟尔犹荤腥。
金仙擘海留远蹠,金翅相与来听经。石杠渡我屡回首,桥上绀宇层翠屏。
桥下大石恣翻出,飞瀑已绝喧雷霆。坐阶静对老双树,岚彩空翠纷雨零。
松风怒作江水泻,洒面心醉馀酲醒。欲担松石归我有,半与虎公安前庭。
但恐赪肩不得去,且将此意询山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虎公同游九华山的经历,充满生动的自然画面和禅意哲思。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1. 行程路线 诗的开头像旅游日记:清晨沿着宛溪水游玩昭亭,累了就去文脊山寻访隐士瞿硎的遗迹。晚上借宿在化城寺("藕孔宿"比喻寺庙如莲藕孔般清净),周围被高大的青色莲叶环绕。
2. 佛寺见闻 第二天沐浴更衣后参拜肉身佛像,虽然寺门关闭,但钟磬声清晰可闻。这里用"云梯倒挂"形容陡峭山路的险峻,而裂开的山崖自然形成通道,展现九华山奇特的地貌。
3. 洞天奇景 描写天台峰上悬空的房屋和小洞穴("鸠形"指像斑鸠大小的洞),站在高处俯瞰楼阁如站在龙背上。提到金翅鸟(佛教护法神)听经的传说,为景物增添神话色彩。
4. 山水之美 过石桥时回望,桥上寺庙如翡翠屏风,桥下瀑布轰鸣。坐在台阶上看古老的双树(可能指菩提树),山雾缭绕如细雨,松涛声像江水奔涌,让人酒意全醒。
5. 幽默心愿 最后突发奇想:想扛些松石回家装饰庭院,又怕山神不许("赪肩"指肩膀磨红),只好把这个念头问问山灵。这种孩子气的想法让严肃的山水游记变得亲切有趣。
全诗妙在三点: - 像动态纪录片,带读者"云旅游"九华山 - 把险峻山势比作"倒挂云梯""裂壁",形象震撼 - 结尾的"偷石头"小心思,展现文人天真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