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鉴上人(一作赠别筌公)

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树色依禅诵,泉声入寂寥。
宝龛经末劫,画壁见南朝。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
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修行高深的僧人,展现了他在自然中的宁静生活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诗的开头提到“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意思是这位僧人严格遵循佛教的戒律,年岁已高,修行深厚,仿佛与云雾缭绕的高空融为一体。接着,“树色依禅诵,泉声入寂寥”描绘了他在自然中的修行场景:树木的颜色伴随着他的诵经声,泉水的声音融入了他内心的宁静。这些自然景象与僧人的修行生活相互映衬,显得和谐而安详。

“宝龛经末劫,画壁见南朝”则进一步通过佛教的象征物展现了僧人的修行环境。宝龛象征着佛法的永恒,画壁上的南朝佛教艺术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悠久与佛教的传承。

“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继续以自然景象来烘托僧人的心境。风吹过竹林,竹叶时而分开时而合拢,月光映照在寒冷的潭水上,波光粼粼。这些景象不仅描绘了僧人所处的环境,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直接点出了僧人的修行状态。他放下一切杂念,专注于内心的宁静,对佛法充满热爱,常常在深夜打坐冥想。

最后,“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表达了僧人追求真理的决心。他不满足于现状,渴望更进一步,甚至愿意乘船跨越大海,去追寻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象与僧人修行生活的结合,展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内心的宁静以及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禅意深远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修行者在自然中的超然与平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