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潭钓雪

岁晏风兼雪,扁舟驻钓滩。
瑶花半篷湿,柳絮一蓑寒。
子厚偏供咏,玄真若避官。
如何渭滨叟,头白谢鱼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寒潭钓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中垂钓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超脱。

首两句“岁晏风兼雪,扁舟驻钓滩”,点明了时间和环境:岁末的冬天,风雪交加,诗人独自一人停泊在小舟上,在寒冷的潭边垂钓。这里通过“风兼雪”和“扁舟”两个意象,渲染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接下来的“瑶花半篷湿,柳絮一蓑寒”,进一步描绘了雪景。雪花像瑶花一样纷纷扬扬,落在船篷上,渐渐打湿了半边;雪花又像柳絮一样轻盈,飘落在诗人的蓑衣上,带来阵阵寒意。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雪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孤寂。

“子厚偏供咏,玄真若避官”这两句,诗人借用了历史人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子厚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他曾被贬谪,写出了许多感怀诗;玄真则是唐代隐士张志和,他隐居山林,不问世事。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如何渭滨叟,头白谢鱼竿”,诗人以“渭滨叟”自喻,指的是姜太公垂钓渭水的故事。诗人感慨自己已经年迈,头发花白,却依然在寒风中垂钓,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安于现状的心境。这里的“谢鱼竿”并非真正告别垂钓,而是对世俗功名的淡然和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宁静淡泊的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