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甲申,莹幕游台,得一生玳瑁,大径五尺,放之海中。更十四年戊戌四月,以备兵再至,舟近鹿耳门数里,白昼,海面一物迎舟而来,渐近则一径丈大龟,背负白鹤,向舟昂首而立,波浪不兴,海平如镜。舟中数十人咸讶之

盛代星符远,天威动四瀛。
鲸鲵常戢靖,龟鹤亦欢迎。
地险人殊籍,年丰俗苦兵。
一军悬万里,谁共倚长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神奇的海上经历,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和忧虑。

首先,诗的开头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多年以前,作者在海上遇到了一只巨大的玳瑁(海龟),并将它放生。十四年后,作者再次经过这片海域时,竟然又遇到了一只巨大的海龟,背上还驮着一只白鹤,静静地向船游来,仿佛在迎接作者。这个场景非常神奇,海面平静如镜,众人见状都感到惊讶。这个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似乎暗示着某种祥瑞或天意。

接下来,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时局的思考。作者提到,虽然国家处于盛世,天威远播四海,表面上看似太平,但暗地里却隐藏着危机。鲸鲵(比喻凶恶的势力)虽然在表面上收敛,但并未真正消失。龟鹤的出现虽然象征着祥瑞,但也不能掩盖现实的困境。

作者进一步感叹,虽然地险人杰,百姓勤劳,但连年征战让人民苦不堪言。军队远在万里之外,守卫边疆,但谁能真正依靠他们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呢?这里的“长城”不仅是实体的防御工事,更象征着国家的屏障和依靠。作者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认为虽然有军队和防御,但真正的安全保障仍然令人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个神奇的海上故事,引出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思考。表面上的太平盛世并不能掩盖暗藏的危机,作者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忧虑,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定的深切渴望。这首诗既展现了作者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深沉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