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其三 和漱玉词原韵
沉沉小院,任梨花冷落,一春长闭,病入眉尖,红一抹、不断如丝微气。
口里含酸,心头带苦,可似青梅味。
那知薄幸,恼人故把书寄。
最是双双燕子。
巧语雕栏,少个人同倚。
枕畔樽前都是梦,往事总休提起。
为恁香消,因谁带减,难道无情意。
待伊试问,只愁明日还未。
口里含酸,心头带苦,可似青梅味。
那知薄幸,恼人故把书寄。
最是双双燕子。
巧语雕栏,少个人同倚。
枕畔樽前都是梦,往事总休提起。
为恁香消,因谁带减,难道无情意。
待伊试问,只愁明日还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日里孤独、病痛和思念的情感状态。词的开头,女子住在一个安静的小院中,梨花凋谢,整个春天都显得寂寞冷清。她生病了,眉间带着一丝憔悴,气息微弱,仿佛含着酸、带着苦,像是青梅的味道。她原本以为对方会关心她,没想到却收到了一封让她生气的信,让她更加难过。
词中提到了双双飞舞的燕子,它们在雕栏上欢快地叫着,但女子却没有人陪伴,她只能独自倚靠。无论是枕边还是酒前,她总是回忆起往事,但这些回忆让她痛苦,所以她选择不再提起。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消瘦,是不是因为对方无情无义。她心里想着要等对方来问,但担心明天还是等不到。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病痛和孤独中的复杂心情。她既渴望对方的关心,又对对方的冷漠感到失望,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无奈。词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女子内心的痛苦和渴望。
丁澎
(约1622—1686)清浙江仁和人,字飞涛,号药园。回族。顺治十二年进士,官主事。充河南乡试副考官,荐升郎中。科场案起,以违例被劾,谪塞上五年。工诗。早年与毛先舒、柴绍炳等人称“西泠十子”,后又与宋琬、施闰章等人号“燕台七子”。有《信美堂诗选》、《扶荔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