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长文得兰亭康相墓颜鲁公断碑
九原寥寥不可诘,笔法彷佛精神馀。
况公于艺自天纵,一字宜用千金摹。
想当挥洒笑谈际,不复靳惜唯所须。
山砠水险勇镵刻,照耀楚越连秦吴。
百年兵火变陵谷,万里玉石埋榛芜。
时平好事搜遗迹,穷极南北缘崎岖。
耳闻目见略已尽,疑有断裂留樵渔。
那知数尺翳尘土,洗涤近出都城居。
松煤到纸觉飞动,气象磊落超钟虞。
吴卿获此喜惊坐,朝昏把玩过明珠。
携来赠客客为赋,爽迈远并前贤驱。
自云感激得妙理,学入胜处繇勤劬。
余闻书史羸⑴蟠礴,意匠不为形骸拘。
能将声利瓦砾弃,点画应手成璠玙。
公遭乱世生死俱,见危授命真丈夫。
俯仰兵刃犹簪裾,毫端妍丑骨睢盱。
试怀局缩较精粗,体势岂暇烟云舒。
区区技巧尚乃尔,欲鸣道德宜何如。
嗟哉荒烟几日月,豪俊忽徙临庭除。
由来始弃终见取,鉴裁谁敢欺锱铢。
物微显晦亦有待,人生通塞无巧愚。
寄谢纷纷驰骛徒,真伪枉以好恶诬(宋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对颜真卿(颜鲁公)书法碑刻的赞美,同时借物抒怀,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颜真卿的人格魅力 开篇直接点明颜鲁公的忠诚旷世罕见,诗人爱他的为人更胜于他的书法。"九原"指墓地,说他的精神虽已逝去,但通过笔法仍能感受到他的气魄。颜真卿的字天生带有豪迈之气,一字千金都值得临摹,想象他当年挥毫时洒脱不拘束的样子。
第二部分:碑刻的传奇经历 颜真卿的碑刻原本散落在山水险峻之处,战乱后埋没荒野。太平时期有人四处搜寻,本以为已毁,没想到竟在都城附近发现几尺被尘土掩盖的断碑。清洗后墨迹飞动,气势甚至超越古代名家钟繇的书法。友人吴长文得到这碑刻后如获至宝,整天像捧着明珠一样欣赏。
第三部分:书法的深层意义 诗人认为真正的书法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像颜真卿那样能抛弃名利("声利瓦砾"),随手写出的字都像美玉。特别提到颜真卿在乱世中舍生取义,面对刀剑仍保持文人风骨("簪裾"指官服),这种气节直接体现在笔画的刚劲中。相比之下,那些斤斤计较笔画粗细的人,反而失去了书法的神韵。
第四部分:人生哲理的升华 最后借碑刻的命运感慨人生:碑刻曾被埋没终见天日,就像人才可能暂时被埋没,但终会被识货的人发现("鉴裁"指鉴别)。事物的价值需要等待时机显现("显晦有待"),人生的通达或困顿("通塞")与聪明愚笨无关。结尾讽刺那些跟风追捧的人,他们根本分不清真伪,只会凭个人喜好妄加评判。
核心思想: 表面是夸颜真卿的字好,实则赞美他忠义的人格魅力——字如其人,书法的价值在于背后的精神。同时通过碑刻从埋没到重现的过程,比喻人才和珍贵事物的价值终会被发现,劝人不要急功近利。诗中"毫端妍丑骨睢盱"(笔画美丑取决于骨气)、"物微显晦亦有待"(微小之物也有发光时刻)等句,至今仍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