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
将军领疲兵,却入古塞门。
回头指阴山,杀气成黄云。
上山望胡兵,胡马驰骤速。
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
嫖姚夜出军,霜雪割人肉。
塞北无草木,乌鸢巢僵尸。
泱渀沙漠空,终日胡风吹。
战卒多苦辛,苦辛无四时。
晚渡西海西,向东看日没。
傍岸砂砾堆,半和战兵骨。
单于竟未灭,阴气常勃勃。
城上画角哀,即知兵心苦。
试问左右人,无言泪如雨。
何意休明时,终年事鼙鼓。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駸駸。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将军领疲兵,却入古塞门。
回头指阴山,杀气成黄云。
上山望胡兵,胡马驰骤速。
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
嫖姚夜出军,霜雪割人肉。
塞北无草木,乌鸢巢僵尸。
泱渀沙漠空,终日胡风吹。
战卒多苦辛,苦辛无四时。
晚渡西海西,向东看日没。
傍岸砂砾堆,半和战兵骨。
单于竟未灭,阴气常勃勃。
城上画角哀,即知兵心苦。
试问左右人,无言泪如雨。
何意休明时,终年事鼙鼓。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駸駸。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塞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艰辛生活,充满了悲壮和苍凉的氛围。
开篇用"寒日""北风"等意象,立刻让人感受到边塞的荒凉和寒冷。将军带着疲惫不堪的士兵回到边关要塞,回头望去,连阴山都笼罩在战争的杀气中。这里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战争带来的压抑感。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了战场上的惨状:胡人骑兵来去如风,黄河结冰反而方便敌人南下。将士们夜间行军,霜雪像刀子一样割着皮肉。沙漠中连草木都不长,乌鸦在尸体上筑巢。这些具体而真实的细节,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
诗人特别突出了士兵们的苦难:他们一年四季都在受苦,战死的士兵尸骨混在砂石中。虽然敌人还未消灭,但边关的阴森杀气始终不散。城头的号角声哀怨凄凉,道出了士兵们内心的痛苦。当问到身边人时,大家都沉默流泪——这种无声的悲痛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为什么在这太平盛世,还要常年打仗?北风吹枯了白草,胡马日渐逼近。戍边的将士们年复一年地穿着冰冷的铁甲,连战马都老了。自从有了边关要塞,战火就从未停息。这里既有对战争的厌倦,也暗含对和平的渴望。
全诗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强烈的画面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边关将士的艰辛。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一个个真实的场景,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这种写实的手法和平实的语言,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