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性灵迂僻学术空虚幸逢好古之君获在藏书之府惟无功而禄重招髦彦之讥而多病所萦实喜优闲之任居常事简得以狂吟因成恶诗十章以蓬阁多馀暇冠其篇而为之目亦乐天何处难忘酒之类也尘黩英鉴幸赐一览下情不任兢灼之至 其五

蓬阁多馀暇,扪心或暗思。
学应无足日,发自有衰时。
庶事曾经目,浮荣病切肌。
何当卧云岭,方寸贮希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闲暇时对人生和学问的深刻思考。

首先,作者提到自己有空闲时间,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他意识到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而人的身体却会随着时间衰老。这种对比让他感到一种无奈和紧迫感。

接着,作者回顾了自己经历的各种事务和虚荣,发现这些外在的东西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让他感到疲惫和痛苦。这里的“浮荣病切肌”形象地表达了虚荣对心灵的侵蚀。

最后,作者表达了一种渴望,希望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过上宁静的生活。他向往那种“卧云岭”的隐逸生活,心中充满对自然和平的向往。“希夷”在这里指的是道家追求的虚静无为的境界,作者希望自己的内心能够达到这种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学习、衰老、虚荣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它提醒我们,生活中真正的满足不在于外在的成就和虚荣,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亲近。

李至

(947—1001)宋真定人,字言几。七岁而孤,为内臣李知审养子。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历通判鄂州,擢著作郎、直史馆,累迁右补阙、知制诰。八年,拜参知政事。雍熙初,谏太宗亲征范阳,以目疾求解机政。命兼秘书监,总秘阁藏书。淳化五年,兼判国子监,总领校雠、刊刻七经疏。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主张弃灵州,安抚西夏。后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徙知河南府。与李昉以诗相酬,有《二李唱和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