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龙十咏 其三 修真道馆
龙山古灵境,连峰郁苍苍。林谷四环合,修真据其阳。
怪石通流泉,洞府馀清凉。杰阁耸奇观,烟霏恣微茫。
眷予平生心,丘壑真膏肓。今朝定何朝?遂惬栖云房。
晴岚染衣襟,顿觉尘虑忘。矧尔羸疾拘,快若脱絷缰。
月高风露清,空明渺银潢。蓬莱信非远,何处求仙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适合修行的仙境般山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隐居的心情。
开头四句先整体介绍龙山的环境:这是一处古老的灵秀之地,连绵的山峰郁郁葱葱,树林山谷四面环绕,修行之地就坐落在向阳处。这里用"灵境"二字定调,暗示这不是普通的山,而是有仙气的宝地。
接下来具体描写山中景物:奇特的石头间流淌着清泉,洞府里透着凉意,高耸的楼阁构成奇特景观,山间雾气缭绕。这些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中的清凉与神秘。
然后转入抒情:作者说自己天生就痴迷山水("丘壑真膏肓"这个比喻很生动,像病入膏肓一样无法自拔),今天终于如愿住进山间小屋。晴朗山色染上衣襟,顿时忘却尘世烦恼。特别是对有病的身体来说,这种自由就像挣脱了缰绳的马儿般畅快。
最后升华意境:在月明风清的夜晚,仰望浩瀚银河,感觉蓬莱仙境并不遥远,何必再去别处寻找神仙居所呢?言外之意是说,眼前这处山水就是人间仙境。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对比:一是山中清凉仙境与尘世烦扰的对比,二是身体病痛与心灵自由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隐居山林带来的身心解脱。诗中"晴岚染衣襟"这样的描写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山居生活的美好。
安熙
安熙(公元一二六九年至一三一一年)字敬仲,号默庵,藁城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六年,卒于武宗至大四年,年四十三岁。少慕刘因之名,欲从之游。因没,不果,乃从因门人乌冲问其绪说,尊信力行。家居教授,垂数十年;四方来学者,多有成就。熙作有默庵集五卷,《四库总目》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