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郑毅夫移青社·中吕调)

持节来时初有雁。十万人家春已满。龙标名第凤池身,堂阜远。江桥晚。一见湖山看未遍。
障扇欲收歌泪溅。亭下花空罗绮散。樯竿渐向望中疏,旗影转。鼙声断。惆怅不如船尾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送别的场景,充满了对繁华易逝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上片写送别时的热闹景象:使者持节而来时正值大雁北飞的初春,整座城市都沉浸在春天的气息中。主人公虽然有着"龙标名第凤池身"这样的显赫身份(指科举高中、身居要职),但送别的长亭远在城外,江桥边的暮色中,他只能匆匆一瞥这美丽的湖山景色。这里暗含着对官场束缚的不满——即使身居高位,也不能自由欣赏美景。

下片写离别后的惆怅:随着障扇(仪仗用的扇子)收起,歌舞散尽,送行的人群渐渐离去。船帆在视线中越来越远,旗帜的影子转过江湾,送行的鼓声也听不见了。最妙的是结尾,主人公羡慕船尾的燕子能自由跟随船只远去,反衬出自己被身份所困的无奈。

全词通过鲜明的对比手法:热闹的送别与孤独的返程,显赫的身份与不自由的生活,人的束缚与燕子的自在,生动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的渴望。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极强,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种"身不由己"的惆怅。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