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马一浮先生入蜀讲学1939.2

山城三月道相亲,岁晚临歧意未伸。
亡礼久嗟车弃辅,惊心真见海扬尘。
寒凝粤徼荒途远,气转巴山万卉春。
绝学兴衰一身系,他年鹿洞即峨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1939年2月送别马一浮先生入蜀讲学时所作,表达了对他的敬重与期望,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首联“山城三月道相亲,岁晚临歧意未伸”意思是,在春天的山城中,大家彼此亲近,但到了分别的时候,心中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这里既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也暗示了乱世中人们对未来的担忧。

颔联“亡礼久嗟车弃辅,惊心真见海扬尘”用典故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亡礼”指的是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车弃辅”比喻国家失去贤能之士。而“海扬尘”则象征着世事变幻无常,让人心惊。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焦虑。

颈联“寒凝粤徼荒途远,气转巴山万卉春”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希望。马一浮先生要从寒冷的广东前往四川,路途遥远而荒凉,但到了巴蜀之地,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象征着新生的希望。这里既有对马一浮旅途的关切,也寄托了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尾联“绝学兴衰一身系,他年鹿洞即峨岷”是全诗的核心。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衰与马一浮先生这样的人息息相关,希望他能在四川像古代的白鹿洞书院一样,传承和发扬绝学。这一联既表达了作者对马一浮的敬重,也寄托了对他弘扬文化的殷切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表达了离别的感伤,又充满了对文化传承和国家命运的关切,情感真挚,寓意深远。通过对比旅途的艰辛与春天的希望,作者展现了对未来的信心,同时也强调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使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