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如镜净讲师房

娱老林房世路赊,尘埃飞不到袈裟。
西湖草木虽同土,北寺烟霞自一家。
静敞白间翻贝叶,閒输赤仄养椒花。
鉴光炯炯辉今古,身后何须用五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没问题,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这首《题如镜净讲师房》是一首赞美净讲师的书房及其主人的诗。诗的整体风格质朴而深邃,富含哲理。

首联“娱老林房世路赊,尘埃飞不到袈裟。”描述了净讲师的书房环境清幽,远离尘嚣,没有世俗的纷扰和污染。其中,“娱老林房”可能是指讲师的居所,“世路赊”暗示了这里是一处避世之地,“尘埃飞不到袈裟”则进一步强调了书房的洁净和超脱。

颔联“西湖草木虽同土,北寺烟霞自一家。”则进一步描绘了书房周围的环境,虽然身处西湖之畔的草木之中,但这里却有着独特的氛围和景色,与北寺的烟霞相映成趣,犹如一个独立的天地。

颈联“静敞白间翻贝叶,閒输赤仄养椒花。”则转向描述净讲师在书房中的生活状态。他静静地坐在宽敞明亮的地方翻阅经书(贝叶是古印度用来写经的树叶,这里借指经书),闲暇时则在赤色的桌面上培育椒花。这一联诗句描绘了讲师的日常生活,既有静谧的学习,也有闲适的情趣。

尾联“鉴光炯炯辉今古,身后何须用五车。”则是对净讲师的赞美。说他如同明镜一般,光芒四射,照耀今古,他的智慧和学识已经超越了物质的世界,身后无需用车载斗量的书籍来彰显自己的成就。这里的“鉴光”可以理解为净讲师的智慧和学识如同明镜一般照亮人们的心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赞美了净讲师的书房及其主人的智慧和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净讲师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描绘书房的环境和讲师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讲师超脱世俗、专注学问的精神风貌。

白珽

白珽(1248—1328),字廷玉,元钱塘(今杭州)人。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为钱塘人白某收作嗣子。白珽工诗赋,曾与当时名士结社,称“月泉吟社”。他的诗,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农村田园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时政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