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 其十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对远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求而不得的惆怅。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用"汉水边的游女"起兴,借用《诗经》中"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的典故,暗示思念的对象可望而不可即。想送信却找不到传信的"飞翼"(这里指代信使或飞鸟),生动表现了想联系却联系不上的焦急。

中间"冥冥愁不见"四句特别精彩:天黑了看不见人,只能把思念封存在心里。紫兰花在空寂的小径绽放,晶莹的露水却洗去了它幽静的色泽——这里用花朵被露水打湿的意象,暗喻自己的深情被现实阻隔。花香随着岁末将近而消散,更引发无限感慨。

最后两句意境开阔:望着南山的白云,在暮色中长长叹息。这个开放式结尾很有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看见一个孤独的身影伫立黄昏,将无尽的思念化入苍茫暮色。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用"一札书"写思念之切,用"紫兰皓露"写美好易逝,用"白云日暮"写愁绪绵长。虽然写的是单相思,但那种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体验,其实也适用于人生中各种遗憾与失落,容易引起广泛共鸣。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