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用前韵
明月复明月,天宇净新霜。霜中养就白兔,未觉玉容苍。照影来今往古,圆缺阴晴几度,丹桂俨然芳。遐想广寒露,谁得一枝香。恍瑶台,飞宝镜,散重光。嫦娥久饵灵药,点出淡云妆。闲兴风姨相聚,不似天孙独苦,终日织仙裳。脉脉望河鼓,萦损几柔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月亮为主题,通过浪漫的想象描绘了月宫仙境,同时暗含人间情感,是一首充满神话色彩又接地气的作品。
上阕从月亮写起: 开头用"明月复明月"的重复句式,立刻营造出月光清冷的氛围。接着把月光比作新霜,想象月宫玉兔在霜中长大却永不衰老。月亮见证古今变迁,但月宫里的丹桂始终芬芳。这里用"谁得一枝香"的疑问,巧妙引出对月宫仙境的向往。
下阕转入神话故事: 用"恍瑶台"三个短句快速切换镜头,展现月宫华美景象。提到嫦娥吃药成仙的典故,但特意写她"淡云妆",突出清雅气质。随后笔锋一转,写风神与嫦娥相聚的闲适,对比织女独自织布的辛苦。最后落在织女凝望牛郎的深情画面,用"柔肠"二字点出相思之苦。
全词妙在: 1. 把月亮写得既神秘又亲切,玉兔、桂树都是人们熟悉的意象 2. 神话人物都有烟火气:嫦娥会化妆,神仙也聚会 3. 结尾的相思之情让仙境故事有了人间温度 4. 通篇用词清丽,像"淡云妆""柔肠"这样的表达既雅致又易懂
词人通过月宫故事,其实是在写人间的聚散离合。把神仙写得有人情味,让读者在欣赏月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思念之情。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