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东园诗
陈王斗鸡道,安仁采樵路。
东郊岂异昔,聊可閒余步。
野径既盘纡,荒阡亦交互。
槿篱疏复密,荆扉新且故。
树顶鸣风飙,草根积霜露。
惊麇去不息,征鸟时相顾。
茅栋啸愁鸱,平冈走寒兔。
夕阴带层阜,长烟引轻素。
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
若蒙西山药,颓龄倘能度⑴。
东郊岂异昔,聊可閒余步。
野径既盘纡,荒阡亦交互。
槿篱疏复密,荆扉新且故。
树顶鸣风飙,草根积霜露。
惊麇去不息,征鸟时相顾。
茅栋啸愁鸱,平冈走寒兔。
夕阴带层阜,长烟引轻素。
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
若蒙西山药,颓龄倘能度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宿东园诗》描绘了诗人在东园过夜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提到“陈王斗鸡道,安仁采樵路”,借用了历史上陈王和安仁的故事,暗示了诗人此刻所处的环境并非繁华之地,而是远离尘嚣的郊外。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东郊的景色,虽然荒凉,却让人感到宁静,适合悠闲地散步。这里的“野径”和“荒阡”交错盘绕,显示出地形的复杂,而“槿篱”和“荆扉”则描绘了简陋的田园生活。
诗中还提到“树顶鸣风飙,草根积霜露”,通过风与霜露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变幻与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人观察到“惊麇”和“征鸟”的动作,暗示了动物们也在为生存奔波。而“茅栋啸愁鸱,平冈走寒兔”则进一步以动物的活动来烘托出荒凉与孤寂的氛围。
在诗的后半部分,“夕阴带层阜,长烟引轻素”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炊烟交织,形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然而,诗人突然感叹“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意识到时光飞逝,不仅是一天即将结束,更是一年将尽。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若蒙西山药,颓龄倘能度。”他希望能像传说中西山的仙人一样,通过服食仙药来延缓衰老,甚至长生不老。这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也是对宁静、自然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焦虑。诗中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交织,形成了一种淡雅而深沉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