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闻董曾入同善社

枌榆社废无端,鶗鴂逗花酣叫。
李代桃僵,眼底故园凄断。
众芳可有金铃护,蘸梦绿阴残照。
欲因风、寄问旧时莺燕,向谁啼笑。
忆芳亭静坐,饶沉醉着,万紫千红重劝。
一树梅花,早怕蔓藤奉绕。
笛声忽听杨枝折,更唱入云高调。
想如今、纵有君房才思,语言难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同善社"(一个民间社团)的兴衰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上阕(前八句)用"枌榆社废"起笔,描写社团衰败后的荒凉景象:杜鹃在花丛中啼叫,桃李错位生长,故园一片凄凉。作者用"金铃护花"的典故,暗喻美好事物无人守护,只能在残阳绿荫中追忆往昔。他想托风儿问问旧时的莺燕(喻故人),如今在为谁欢喜为谁悲。

下阕转入回忆。先写社团鼎盛时大家在芳亭静坐、醉心于万紫千红的热闹场景,但随即用"梅花怕藤蔓缠绕"暗示好景不长。突然转折写听到《折杨柳》的笛声(离别曲),又有人高唱入云的曲调,喻指社团变故。结尾感叹:即便有汉代贾君房那样的辩才,如今也难以说清这复杂心境。

全词妙在: 1. 用"李代桃僵""金铃护花"等典故,含蓄表达物是人非 2. 通过"杜鹃啼花""残照绿荫"等意象营造哀婉氛围 3. 今昔对比强烈,从"万紫千红"到"笛声折柳"的转折尤为动人 4. 结尾"语言难妙"四字,道尽世事变迁的无奈,余韵悠长

这首词就像一幅水墨画,用自然景物勾勒人情冷暖,让读者在花鸟虫鱼的变迁中,感受到作者对故人旧事的深深怀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