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砚歌答解性初高士赠宝晋斋砚而作

空峒山人居嶰谷,拥翠成轩种群玉。生平好古陋流俗,垂钓扬江岍山曲。

昔尝授道袁安门,立雪瑶台书万束。珍图异玩皆绝奇,云锦为囊善牧蓄。

时来桂馆闻钧天,握手论交踰十年。相知不怪有清癖,每赠毛颖兼陈玄。

石乡雅制来即墨,蕴质含章尤砺坚。铭词重是宝晋物,枝蔓瓜瓞相连绵。

南塘砚品每无价,龙尾洮溪未容诧。端歙犹推西北岩,青逼琅玕紫如赭。

襄阳本是南宫仙,自许苏黄堪并驾。海岳庵前铁瓮城,爱石应须拜其下。

驽骀过谓追名骝,封题远寄沧江头。磨砻愈钝鄙精锐,体方用静心与侔。

穷经朝夕谩披写,临池一扫春云浮。梧竹轩窗共清夜,冰绡云雾腾蛟虬。

京华苦惜久离别,痼疾翻成卧松雪。秦淮春涨鲙思吴,京口秋高潮梦越。

支离晚契松乔踪,价忝杨休赋应劣。愿子空峒寿与齐,缓调笙鹤梅花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好友解性初赠送的一方珍贵砚台(宝晋斋砚)后,为表达感谢而创作的。全诗通过赞美砚台、回忆友情、抒发志向,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操。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赞美赠砚者(解性初)的品格与爱好(开头到“云锦为囊善牧蓄”) - 解性初住在幽静的山谷,喜欢翠竹和美玉,是个不流于俗套的高雅之士。 - 他像隐士一样在江边垂钓,曾在袁安门(可能指名师门下)学习,勤奋读书。 - 他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书画和古玩,用精美的锦囊妥善保管,体现了他对文化的热爱。

2. 回忆两人友谊(“时来桂馆闻钧天”到“每赠毛颖兼陈玄”) - 两人相识十年,经常在桂馆(可能指高雅场所)听音乐、谈天说地,结下深厚友谊。 - 解性初知道作者喜欢写字,经常赠送毛笔(毛颖)和墨(陈玄),这次又送了珍贵的砚台。

3. 赞美砚台的珍贵与历史(“石乡雅制来即墨”到“爱石应须拜其下”) - 这方砚台来自即墨(山东地名),石质坚硬,做工精良,上面还有古人的题词(宝晋斋是宋代米芾的斋名,暗示砚台历史悠久)。 - 作者用南塘、龙尾、洮溪等名砚作对比,突出这方砚台的珍贵,甚至说它比端砚、歙砚(四大名砚中的两种)还要好。 - 提到米芾(号襄阳漫士,宋代书法家,爱石成痴),说这方砚台能让米芾都拜服,进一步衬托砚台的珍贵。

4. 抒发志向与祝福(“驽骀过谓追名骝”到结尾) - 作者谦虚地说自己像劣马(驽骀)追赶骏马(名骝),感谢好友从远方寄来砚台。 - 虽然自己写字笨拙,但会用这方砚台勤奋读书写字,希望能写出如春云般飘逸的字。 - 最后表达对好友的思念和祝福,希望他健康长寿,在梅花盛开的月夜,听着笙鹤(仙乐)悠闲生活。

这首诗的精髓: - 通过一方砚台,展现了文人之间的高雅友谊和对文化的热爱。 - 赞美砚台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勤奋向学、追求高洁品格的志向。 - 语言优美,用典自然,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魅力所在: - 即使不懂典故,也能感受到诗中真挚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 诗中描绘的隐士生活、文人雅趣,让人向往。 - 最后对好友的祝福,温暖感人,体现了友情的珍贵。

张宇初

张宇初(1359 -1410),为明代正一派天师,历代天师中最博学者之一。有道门硕儒之称。字子旋(音XUAN,别字)别号耆山 。其是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长子,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嗣教,为第四十三代天师。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 敕受“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总领天下道教事。二月,特召入朝,勉励修节以格神明,诰封其母包氏为清虚冲素妙善玄君,命建斋设醮于(南京)紫金山和神乐观。庚午年(1390)入觐,降敕重建大上清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