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晚眺图十三韵

看君图画里,秋意浩无穷。
水远天涵碧,林疏霞映红。
悬萝低拂石,古木上撑空。
颢气初过雨,晴岚不动风。
舟閒依草薄,亭寂閟榛丛。
僧寺浮云外,人家落照中。
翠稀零岸苇,丹密变江枫。
远字联寒雁,危桥隐暮虹。
地蟠山矗矗,天杳树濛濛。
眺远秋容淡,寻幽野兴浓。
乍疑牛渚客,又似鹿门翁。
咫尺穷佳致,寻常见化工。
金陵秋色晚,风景宛然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秋江晚眺图十三韵》就像一幅用文字绘制的秋日风景画,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带我们走进画中的世界。

开篇诗人直白地说:看这幅画里的秋意真是无边无际啊!接着用"水远天涵碧"等简洁有力的句子,勾勒出秋江的典型景象:远处水天相接呈现碧色,稀疏的树林映着红霞。这些描写既有大场景的壮阔,又有细节的生动。

诗中特别擅长用动态描写静态的画作。比如"悬萝低拂石"写藤蔓轻拂岩石,"古木上撑空"写老树挺拔的姿态,让画面活了起来。雨后初晴的清新空气("颢气初过雨")和山间静止的雾气("晴岚不动风")的对比,更显出秋日的清爽。

中段诗人把视线转向画中的人文元素:停泊的小舟、寂静的亭台、云外的寺庙、夕阳下的人家。这些景物错落有致,共同构成和谐的画面。特别是"翠稀零岸苇,丹密变江枫"两句,用"稀"和"密"的对比,写出岸边芦苇渐稀而江边枫叶正红的秋日变化。

后段诗人展开想象,觉得画中景致既像牛渚江边的文人雅集,又似鹿门山中的隐士居所。最后点明这画描绘的是金陵秋色,但风景之美让人感觉似曾相识。整首诗就像带着读者一起欣赏画作,时而细看局部,时而纵观全貌,在现实与想象间自由穿梭。

诗人用平实的语言,把一幅静态的画写得有声有色,让读者仿佛真的看到了秋江的波光、听到了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感受到了秋日的宁静与美好。这种化静为动、情景交融的写法,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