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平息后,诗人重归平静生活的闲适画面,同时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前四句写生活场景:战乱逐渐平息,诗人终于能暂时放下忧虑。院子里,成熟的黍子金黄一片,引得鸡群咕咕啄食;远处青草地上,小牛犊哞哞叫着找妈妈。这些农家日常的细节,传递出劫后余生的安宁感。
五六句转向文人雅趣:趁着好天气打开珍藏的书画欣赏,下雨时就把庭院里的书籍收好。一"展"一"收"之间,展现出文人生活的从容节奏。
最后两句是情感升华:诗人望着漳河水,想起远在雁苍山的朋友"正仲",想象他正在用秀劲的小楷写字,那字迹一定像银钩般漂亮。这里既赞美了友人的书法,更暗含"见字如面"的深厚情谊。
全诗妙在将战乱后的珍贵平静、田园生活的朴实温暖、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朋友间的惺惺相惜,都融进看似平常的生活片段里。就像用毛笔轻轻勾画出的水墨小品,淡而有味,越品越能感受到乱世中那份来之不易的平和与温情。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