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诗十篇 治风诗五篇 其五 其五 至理

理何为兮,系修文德。
加之清一,莫不顺则。
意彼刑法,设以化人。
致使无之,而化益纯。
所谓代刑,以道去杀。
呜呼呜呼,人不斯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用道德教化代替严刑峻法。

诗人开篇就抛出问题:治理国家靠什么?答案是"修文德"——提升文化道德水平。就像清水沉淀杂质一样,用纯净的道德引导百姓,大家自然就会遵守秩序。

诗中对比了两种治国方式: 1. 刑法威慑:诗人认为设立刑法本意是教化人,但效果有限 2. 道德感化:当社会不再需要刑法时,说明教化真正成功了

最精彩的是"代刑"这个观点——用道德教化取代刑罚杀戮。诗人感叹人们常常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想用暴力解决问题。

全诗亮点在于: 1. 把治国比作清水净化,形象易懂 2. 提出"无刑而治"的理想境界 3. 两个"呜呼"的感叹,凸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就像在说:与其天天抓坏人,不如让大家都变成好人。虽然理想化,但体现了古人"以德服人"的智慧。

元结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