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这首诗名为《从军行》,通过描写边疆战场的景象和人物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气概。
首先,诗的前两句“都尉出居延,强兵集五千”描述了战争的起因和场面。都尉从居延出发,带领五千名精兵强将,准备出征迎战。这里可以看出战争的紧张和士兵们的英勇。
接着,“还将张博望,直救范祁连”两句,描绘了军队的行动路线和目标。他们将要前往张博望地区,直接救援范祁连。这两句诗表达了士兵们的决心和勇气,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然后,“汉卒悲箫鼓,胡姬湿采旃”两句,通过描绘汉军士兵和胡姬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汉军士兵在箫鼓声中感到悲伤,而胡姬因为担忧而泪水湿透了采旃(一种旌旗)。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汉军和胡人的情感,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如今意气尽,流泪挹流泉”两句,表达了英雄末路的悲凉和无奈。曾经的英勇和意气风发已经消失,现在只有流泪面对眼前的景象。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反思和对英雄的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场面、人物情感和英雄末路的悲凉,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脆弱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佩和对战争的反思。这种深入浅出的描述,使得普通读者也能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杨凝
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