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黄鲁直游青原山寺诗石刻后有施愚山跋同愚谷次韵
雪霁天宇肃,南荣绝纤埃。
俯摘菜甲嫩,仰睇斗柄回。
适得涪翁碑,远自青原隈。
冲襟有深契,悬玩耳目开。
太史玉局亚,旷代称瑰材。
迁谪被党祸,所遇良足哀。
结伴游宝坊,振笔题荒崖。
高风留至今,攀附无梯阶。
遗碑嵌垩壁,千年覆华榱。
好事宛陵叟,慇勤涤尘埋。
磨墨榻万本,汎览遍九垓。
鸣呼此词翰,下士恒嫌猜。
繄余晚笃嗜,披寻到根荄。
寒夜集胜友,法鉴倾深杯。
官样脱已尽,狂叫忘形骸。
缅当挥洒时,气将涧壑摧。
宜与颜平原,名山相追陪(寺有鲁公碑)。
我辈今且乐,鼓角消喧豗。
发扬西江派,眼底驱淫哇。
须知元和脚,翻与钟张偕。
卷持入宦橐,西陂归去来。
对作骆驼坐,吟同辘轳催。
漏残缺月上,庭鹤双徘徊。
俯摘菜甲嫩,仰睇斗柄回。
适得涪翁碑,远自青原隈。
冲襟有深契,悬玩耳目开。
太史玉局亚,旷代称瑰材。
迁谪被党祸,所遇良足哀。
结伴游宝坊,振笔题荒崖。
高风留至今,攀附无梯阶。
遗碑嵌垩壁,千年覆华榱。
好事宛陵叟,慇勤涤尘埋。
磨墨榻万本,汎览遍九垓。
鸣呼此词翰,下士恒嫌猜。
繄余晚笃嗜,披寻到根荄。
寒夜集胜友,法鉴倾深杯。
官样脱已尽,狂叫忘形骸。
缅当挥洒时,气将涧壑摧。
宜与颜平原,名山相追陪(寺有鲁公碑)。
我辈今且乐,鼓角消喧豗。
发扬西江派,眼底驱淫哇。
须知元和脚,翻与钟张偕。
卷持入宦橐,西陂归去来。
对作骆驼坐,吟同辘轳催。
漏残缺月上,庭鹤双徘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偶然发现了一块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号涪翁)在青原山寺庙题诗的石碑,碑后还有清代学者施愚山的题跋。诗人与朋友一起欣赏这块古碑,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和韵诗。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发现古碑的惊喜(前八句): 雪后天晴,空气清新,诗人低头摘嫩菜,抬头看北斗星转动。这时意外发现了黄庭坚的石碑,顿时觉得心胸开阔,耳目一新。用"俯摘菜甲嫩"和"仰睇斗柄回"的日常动作,反衬出发现珍贵文物的惊喜。
2. 追忆黄庭坚的遭遇(中间十二句): 诗人赞叹黄庭坚(曾任太史、玉局观提举)是旷世奇才,却因党争被贬谪。当年他与朋友游览寺庙,在荒僻山崖题字,如今高风亮节仍在,但后人已难追攀。石碑嵌在粉刷过的墙壁里,被华丽的屋檐遮盖千年,幸好有施愚山(宛陵叟)这样的热心人细心清理,拓印传播。
3. 赏碑的感悟与豪情(后十六句): 诗人与好友在寒夜聚会,一边品酒一边赏碑,完全抛开了官员的架子,忘形欢呼。想象当年黄庭坚挥毫时气势磅礴,足以震撼山谷。诗人认为这块碑应该和颜真卿(颜平原)的碑刻一样名垂千古。最后表达要发扬江西诗派的传统,摒弃浮华文风,带着这份感悟归隐田园,在月光下与鹤为伴,继续吟诗作对。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把偶然发现文物的惊喜写得生动传神 - 通过一块石碑串联起古今,表达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 既有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同情,又有文人雅集的豪情 - 最后回归到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文人理想
诗人用"官样脱已尽,狂叫忘形骸"这样直白的句子,展现了文人放下架子、真心热爱艺术的一面;而"漏残缺月上,庭鹤双徘徊"的结尾,又营造出清幽淡远的意境,让整首诗在激情澎湃后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