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清都 咏杨妃山茶(花在古香庵楼下)

几朵僧房吐。
东风里,胭脂浅淡偷注。
空王斋院,艳阳天气,红香盈树。
邻娃漫斗轻盈,尽玉茗、明妆缟素。
总输伊,睡足春酥,脸潮分外娇嫭。
凭阑小字轻呼,花如解恨,暗垂红箸。
依稀记得,宁王玉笛,花奴羯鼓。
古佛堂西弄影,怅旧日、花容何处。
又夜来、细雨霖铃,黯然无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株山茶花在古香庵楼下的美丽景象,并通过花引发了一系列的联想和情感。

词的开头写道,山茶花在僧房里悄然绽放,春风轻拂,花瓣上的胭脂色显得柔和而淡雅。在寺庙的斋院里,春光明媚,花香四溢,红色的花朵挂满枝头,显得格外艳丽。作者提到,邻居的女孩们虽然也美丽轻盈,但她们的白衣素妆与山茶花的艳丽相比,总是逊色一筹。山茶花仿佛刚从春梦中醒来,花瓣如同少女的脸颊,带着红晕,显得格外娇媚。

接下来,作者站在栏杆旁,轻声呼唤着山茶花,仿佛花能听懂他的心声,默默垂下红色的花蕊。这让他回想起过去的时光,想到了宁王的玉笛和花奴的羯鼓声,这些曾经陪伴他的美好记忆。然而,如今在古佛堂的西侧,只有山茶花的影子在摇曳,让他不禁感慨,昔日的花容已不知去向。夜晚,细雨绵绵,仿佛在为这逝去的美好低声叹息,山茶花也在雨中默默无语,显得黯然神伤。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山茶花的美丽与作者的怀旧情感交织在一起。花的艳丽与娇媚,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而夜雨中的黯然无语,则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感伤。整首词情感丰富,既展现了花的魅力,又抒发了对往事的怀念,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