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表达了对远方兄弟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遗憾。下面我会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
首先,诗的前两句“悠悠涂可极,别促怨会长”,可以理解为诗人感叹路途遥远无尽头,别离的时间越长,思念之情就越强烈。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种情感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接着,“衔思恋行迈,兴言在临觞”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一边思念远方的兄弟,一边想要举杯畅饮的情景。这里的“衔思”就是怀着思念之情,“行迈”可以理解为行动或离别,“兴言”则是兴起的话语或行为,“临觞”就是面对酒杯。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矛盾的情感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南津有绝济,北渚无河梁。神往同逝感,形留悲参商”,描述了诗人与兄弟相隔两地无法相见的现实情况。“南津有绝济”表示他们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北渚无河梁”则意味着无法跨越这道鸿沟相会。尽管内心向往与兄弟相聚,但现实却让人倍感悲伤和遗憾。“神往同逝感”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兄弟心灵相通,即使身体不能在一起也能感受到对方的情感。“形留悲参商”则表达了诗人因为无法与兄弟相见而产生的悲伤和无奈。
最后两句“衡轨若殊迹,牵牛非服箱”,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衡轨若殊迹”可以理解为虽然两人的生活轨迹不同,但他们的命运却紧密相连。“牵牛非服箱”则暗示他们虽然身处异地,但心还是紧紧相连的。整个诗的情感在这两句中得到了升华,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兄弟之间的情感依然坚不可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和无法相见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兄弟深厚的感情。
陆云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