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谣(丁亥)

婆罗门,来西胡。
勇不如宗喀巴,智不如耶苏。
绣衣花帽,白若鹄凫。
娶妻幸得阴山种,玉颜大脚其仙乎。
女儿十五卖金线,归来洗手礼曼殊。
礼曼殊,膜额角。
天见膜额角,地见断牛肉。
地不涌谄药叉,天不降佞罗刹。
曼殊大慈悲、大吉祥,千年大富万年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婆罗门谣》用生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西域婆罗门僧侣的生活场景,同时暗含讽刺与祝福。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 像漫画一样勾勒出婆罗门形象:他们从西域而来,既比不上藏传佛教领袖宗喀巴的勇猛,也比不上耶稣的智慧。穿着绣花衣白帽子像水鸟,娶了阴山血统的妻子——这里"玉颜大脚"的描写很特别,既说妻子美貌(当时以小脚为美),又用"大脚"暗示她可能是劳动女性或少数民族。这种矛盾描写暗含调侃。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 描写婆罗门家庭的日常生活:女儿卖金线补贴家用,回家后虔诚礼佛。"膜额角"是藏族磕长头的礼节,诗人用夸张手法说天地都见证他们的虔诚——只要诚心拜佛,大地就不会冒出骗人的妖怪,上天也不会降下奸诈的魔鬼。

最后两句 突然转为直白的祝福语,祝愿他们获得佛祖庇佑,永享富贵快乐。这种从具体描写突然跳转到祝福的写法,像民歌般质朴有力。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勇不如""智不如"等大白话拉近距离,让宗教人物显得接地气 2. "大脚""卖金线"等细节充满生活气息 3. 结尾的祝福既像调侃又像真心,留下回味空间 本质上是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多元文化交融的边疆图景。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