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远人·有美人兮天之涯

有美人兮天之涯,食兰菊兮服锦衣,
披琼简兮规天维。隔昆丘之遐阻兮,
限弱水之漫瀰。曾故人之莫吾知兮,
旷千载而不归。岁冉冉其将莫兮,
俨吾驾而不可以徒回。几逍遥於山阿,
思夫君於式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远在天涯的美人形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遗憾。全诗情感细腻,意境悠远,充满浪漫色彩。

1. 美人形象:超凡脱俗的仙子 - 她住在遥远的天边,以兰花和菊花为食,穿着华丽的锦衣,手持玉简(象征仙人的书册),规划着天界的秩序。这些描写赋予她高贵、纯洁、不食人间烟火的特质,仿佛一位来自仙境的女子。

2. 距离与阻隔:可望不可即的遗憾 - 诗人用"昆丘"(传说中的仙山)和"弱水"(神话中无法渡过的河流)强调两人之间无法跨越的距离。这种阻隔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暗示了命运或身份的差异,让相见成为奢望。

3. 孤独与坚守:千年等待的执着 - "故人莫知""千载不归"透露出美人长久的孤独,而"驾不可回"表明她即使年华老去("岁将暮")仍选择坚守。这里的"美人"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理想或信念的化身。

4. 情感升华:山水间的永恒思念 - 诗人在山间徘徊逍遥,却始终无法停止对美人的思念。"式微"(天色将晚)既指时间流逝,也暗喻美好事物逐渐消逝的哀愁,让这份思念更显深沉。

全诗魅力在于: - 用神话意象营造缥缈意境,让思念超越世俗; - "美人"象征一切可望不可即的美好,引发读者共鸣; - 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阻隔,强化了求而不得的永恒惆怅。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