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时升题竹卷
世间红紫曾不顾,日日坐对江南趣。是谁霜尖扫墨花,夺取造化归纤素。
凿得怪石湖之幽,湖波有神神亦愁。寒拥苍鳞千叠浪,昼滴清岚万顷秋。
上有数竿直如指,缥缈一枝堕还起。青悬沧海珊瑚钩,彩弄丹山凤凰尾。
我今见此双眼新,风尘骑马是何人。秋来明月当空夜,不减潇湘染泪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墨竹画,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竹子的高洁与自然之美。
前四句点明主题:画家不爱俗气的红紫花朵,偏爱每日观察江南竹子,用笔墨捕捉竹子的神韵,将自然之美留在画纸上。"凿得怪石湖之幽"到"彩弄丹山凤凰尾"是精彩的主体描写:湖边的奇石、荡漾的碧波、苍劲的竹节、滴落的露珠,共同构成秋日湖景。竹子笔直如手指,轻盈的竹枝随风起伏,青翠的竹叶像海底珊瑚,斑斓的色彩似凤凰尾羽。
最后四句写观画感受:这幅画让看惯尘世的诗人眼前一亮,联想到秋夜明月下的潇湘竹影。诗人用"染泪筠"的典故(舜帝死后,他的两位妃子在潇湘竹上洒泪成斑),暗示画作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全诗通过"红紫"与"青翠"的对比,突出竹子不媚俗的品格;用"珊瑚钩""凤凰尾"等华丽比喻,展现竹子的灵动之美;最后将画中竹与现实中的潇湘竹相联系,赋予作品深厚的情感内涵。诗人用文字"临摹"画作,又超越画作本身,完成了从视觉到情感的升华。